快捷导航

这轮楼市泡沫是怎么来的?党报回应并解释房价上涨逻辑

[复制链接]
查看: 13|回复: 0
发表于 2023-11-9 15: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挺后悔自己高中没好好学习,自己曾是湖北八校之一的学生,毕业之后看着自己的同学不是985就是211,也许当时可能觉得没啥差距,但是真就一本管学习,二本管纪律,三本管卫生,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真的不是二本,三本可以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习,我个大学生看个这个,快感动死了。
不是刚刚对楼市调控有适度的放松吗?为何又开始紧锣密鼓表态并收紧楼市调控政策呢?4月19日,国家再次重申房住不炒,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几乎同时,住建部也对部分房价波幅较大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据新华社报道,住建部调研发现,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但部分热点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需引起高度关注。

这也就是说此次收紧政策是源于市场的局部过热,如果不适时刹车,可能就意味着更大的市场风险,即使楼市有泡沫。对于此轮楼市的回暖或泡沫的积累,我之前跟大家说过基本上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经历最严调控后取得一定成果。2018年号称史上最严的调控年,那么在这样严厉落实调控政策的年份,根据市场的表现,调控已经取得一定成绩,2019年市场回暖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一城一策政策微调刺激。在分类调控、一城一策指导下,一些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是很显然,这个度并没有把握好,一些城市出现了过热。因为地方对落实调控的积极性不会太高,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最后,借户籍政策放开上演抢人卖房大戏。大城市户籍放开或放松,这对很多城市犹如及时雨,不少城市开始发布各种优惠购房补贴,抢人才成了抢房子,大有突破限购的架势。

说完此轮楼市回暖的原因,还有更重要的是人为的刺激。如果说上面还只是客观的条件,那么接下来经济参考报的回应则是把这轮市场回暖并制造泡沫的原因归结到楼市杂音上,是一些炒作者故意散播这样的声音进而影响购房者预期的。

4月23日,经济参考报发表文章,《楼市“噪音”催化房价泡沫,需理性认识楼市变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楼市泡沫的最直接原因。我说过,如果楼市回暖本无可厚非,对于一些城市而言,但是就怕过热,一些中介或炒房者不断制造各种抢房场面,有的没的都往这方面渲染,什么日光盘都是小儿科,秒光盘是常事,这自然会影响到我们的调控。

经济参考报评论称,楼市“噪音”对房地产市场参与者的影响过程,可以危害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历史和实践都已经充分证明,房地产市场很容易形成“羊群效应”,每一次房价泡沫的形成,都是各种楼市“噪音”不断催化市场非理性的结果。在各种楼市“噪音”的催化下,楼市供求信息的正常传递机制可能会被严重扭曲和放大,反过来又会通过预期自我实现机制被循环强化。

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交易心理,营造出“不买就买不上了”“房价即将上涨”的紧张气氛,推动住宅交易价格上升,反过来又会“证实”先前楼市“噪音”,导致房价上涨预期不断循环强化。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国家并不是不希望楼市回暖,也不是不想看到楼市回暖,但绝对不是靠人为炒作忽悠购房者式的回暖。而且还把炒房者炒作者的炒作套路逻辑交代清楚了。就是利用风吹草动来放大或曲解政策,进而影响购房者心理预期。“特别是期间出台的各种经济金融政策会被有意曲解,但凡有用就被断章取义拿过来作为房价即将上涨的‘证据’,看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所以,如果是这样的房价上涨肯定没有意义,也没有基础,这就是为何突然又开始强调房住不炒的原因了。对于炒房者的打击似乎没停过?可为何总是屡禁不止?利益利益还是利益?是谁在帮助炒房者?

相关阅读:方洲公园站租房
作为一个24岁还在读大三的老阿姨,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没有学历,你甚至连一个机会都得不到。我现在专升本上了大学,在我专科实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基础很扎实,带他的老师也很喜欢他,但就因为他是专科毕业,最终没能留在那里。而且考研,有很多学校是明确专硕不收专升本学生的(就我的专业来说),只能考学硕。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真的很难,尤其是在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即使你现在很迷茫,但你也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这样后来你希望改变,也比由专科挣扎轻松得多。大家现在都还很年轻,珍惜你们现在无尽的可能性,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很多机会。以我为鉴,与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学习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学习网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学习网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