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热点:开发一个App需要什么?2024/1/21

[复制链接]
查看: 4|回复: 0
发表于 2024-1-21 07: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挺后悔自己高中没好好学习,自己曾是湖北八校之一的学生,毕业之后看着自己的同学不是985就是211,也许当时可能觉得没啥差距,但是真就一本管学习,二本管纪律,三本管卫生,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真的不是二本,三本可以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习,我个大学生看个这个,快感动死了。

  要开发一个新的app除了idea还需要哪些技术?如果要开发一个主要应用于某一个校园的app 在平台上发布有什么障碍(怎样在android或iOS平台发布。。)?除去人力需要多少成本?(不是一个复杂的app,只是一个校园内类似信息分享的应用)梦回百科http://zhongshenghotel.com的其他知识和内容也可以到网站具体了解一下,我们是领域内专业的企业平台,欢迎您的关注和了解!

  (1)一个头儿(设计数据库,理清业务逻辑,制定项目需求)

  (2)一个配置服务器的。

  (3)一个写后台程序的。(就用php吧)

  (4)一个写App的。(iOS or Andorid技术)

  (5)一个搞交互的。 (有概念又能搞UI)

  如果你自己第一步执行清晰的话  (2)(3)成本控制在1w以内,(4)1w ,(5)找个设计MM 0。

  这个想法的实现如果你自己要参与的话。参与(1)(2)(5)。费用能控制在2w内。

  希望你能做出来。

  =========学生角度========第一次开发======求轻拍=====

  自己的第一个手机游戏  欢迎提出意见建议 :)

  Drive You Crazy: DotDot

  刚刚结束了大作业的检查,我来说一下我的开发过程。

  这其实是我们的安卓课大作业,我的室友的idea(其实也是借鉴了一些游戏)然后我们差不多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做出了第一个版本,然后给同学反馈,感觉还不错,然后从开始学习ios开发到发布第一个版本大约花了3个星期(学习一个星期,开发一个星期,发布一个星期)。所以我来稍微说说学习内容,和一些注意事项吧,最后是发布有关的东西。

  Android

  学习内容

  其实随便找一本市面上的安卓书籍就可以开始了,也不用太纠结是不是最新的书,书的出版要远远落后技术的进步嘛。主要是上手,大概明白了如何开发,就可以开始设计自己整个应用了,然后剩下的就是看在线文档和用google或者stackoverflow问问题了。

  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勤问就好了。

  注意事项

  有一些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是,应用不太需要太炫的太新的技术,而且要考虑兼容性,用版本低的API和技术反而好,旧一点的技术资料还多 :)

  界面一定要漂亮哦 ~ 我室友是个非常有品位的人,然后对于AE很熟,所以所有的图片素材都是我室友做的,大概策略就是,设计好界面元素之后,到网上招好的元素,然后自己扣图和P图。因为自己做的话,没有美术功底。所以只好采取这个法子了。。。但是好看的界面真的很重要啊。。。

  来张图:)

  个人觉得很清爽简介,最起码没有浓浓的山寨感觉。。

  第三方sdk

  我用的友盟的一些sdk,大概可以干什么呢,比如可以统计用户信息,处理用户反馈,自动更新,在线参数。社会化分享。消息推送什么的。很多不是很核心的东西就不用自己开发了。挺好用的

  友盟-专业的移动开发者服务平台

  也有ios版本。

  广告

  我们用的admob

  发布

  非常非常蛋疼!!!

  我选择了在小米,豌豆荚,360助手,百度应用,应用宝五个市场上线。

  个人感觉友好程度和效率

  豌豆荚 > 360 > 小米 > 应用宝 >> 百度系!(包括百度应用和 安卓市场,91市场!卧槽,太烂了!最后这两个都放弃了。。)

  第一步要成为开发者(每个市场都需要),大概需要一些身份证明什么的,过上1-好几天就能通过(建议可以提前弄)然后就是申请发布应用了。

  安卓发布之所以蛋疼是因为,不同市场发布应用需要的资料有的时候不一样。。。比如应用截图的大小不统一。。图标不统一。。。。

  当然你要是只在一个市场发布的话会轻松很多,不建议到百度上,特别慢(大概要5天,并且更新应用是重新发布。。还要5天。。豌豆荚一下午就更新好了好么)。

  IOS开发

  首先要有一台Mac和iPhone

  大概流程看这一个资料就好了 解决所有问题,并且给出了很多资料 (包括开发和发布 就不想细说了 ios发布文档听我室友说 一百多页。。当然成为ios开发者需要99刀的费用 )

  马上着手开发 iOS 应用程序:介绍

  然后我主要推荐一个学习资料

  CS 193P iPhon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网易翻译版: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iOS 7应用开发

  我和室友当时学习ios开发的时候就是看的这个资料,是Stanford的ios课程,老师用demo驱动的方式讲解,太赞了!! 但是itunes下载太慢了。。。我贴一个我的网盘,有视频,讲义,书

  iOS7_免费高速下载

  当然找ios5 6的资源的话会很多。

  网易有翻译版但是很长时间都不更新了,我的这个收藏是英文版的字幕。讲义做的超级赞!!老师超级赞!!!

  每个视频一个小时左右,看上个6 7个就可以开始写了,当然写之前可以稍微看看objectiveC的语法,老师给的demo可以跟着做做,一个星期差不多可以开始写了。

  广告可以用ios自己的服务,很漂亮

  最后说一点,风格问题,最好是和原生系统保持一致,比如配色什么的 官方都会有一些建议的 :)

  推广

  因为自己是穷学生嘛,所以我只是开了一个微博 求粉~

  Sina Visitor System

  然后主要是在人人和BBS借助同学和校友进行推广哒 :)

  祝你成功 :)

  再一次 我们的主页是

  Drive You Crazy: DotDot

  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要开发一个新的app除了idea还需要哪些技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景,当你做好一个设计方案,满心欢喜地给开发讲解方案的思路和创意时,开发突然说一句:“这个方案实现不了”,这时你整个人都不好了,心里开始嘀咕“这么简单的设计都实现不了,你是搞技术的吗?”然并卵,在产品和开发的催促下,作为设计师的你只能加班加点地改方案。

  到底问题出现在哪呢?这其实是由于我们设计师对App技术框架的知识匮乏所导致的,虽然我们不必做到会写代码,但掌握必要的App技术框架原理,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预判哪些方案可行和实现效果较好,来让设计方案更接地气,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App技术框架都有哪些。

  图1 三种App技术框架之间的关系

  目前App的技术框架基本分为三种(图1):

  (1)Native App: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设备本地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WP操作系统),并使用对应系统所适用的程序语言编写运行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由于它是直接与操作系统对接,代码和界面都是针对所运行的平台开发和设计的,能很好地发挥出设备的性能,所以交互体验会更流畅。

  (2)Web App:

  一种采用Html语言编写的,存在于智能移动设备浏览器中的应用程序,不需要下载安装,可以说是触屏版的网页应用,由于它不依赖于操作系统,因此开发了一款Web App后,基本能应用于各种系统平台。

  (3)Hybrid App:

  一种用Native技术来搭建App的外壳,壳里的内容由Web技术来提供的移动应用,兼具“Native App良好交互体验的优势”和“Web App跨平台开发的优势”。

  对于设计师而言,我们往往是被告知这个项目采用的是哪种技术框架,然后就开始设计了,其实,我们也可以根据产品特点、框架特点和项目时间(图2)来与产品和开发同学协商,合理地为App中不同的部分选择对应技术框架,然后才在对应的技术框架下思考设计方案。

  图2 产品特点、框架特点和项目时间的考虑

  由于Hybrid App是融合了Native App和Web App的技术特点,通过分析Hybrid App的技术框架成分,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App框架的基本开发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做设计。

  Hybrid App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Native框架中加载Web网页内容,能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让App的内容更具有扩展性,即使接入再多的内容和业务功能,也不会使得整个App的安装包过大,典型Hybrid App的代表就是我们的手机淘宝客户端。Hybrid App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五个要点(图3)。

  图3 Hybrid App的五个设计要点

  (1)图像渲染

  Native技术部分由于能直接调用系统的渲染引擎,所以能实现流畅的复杂图像渲染,而不影响设备的性能。

  Web内容部分由于是基于内置浏览器,在图像渲染的时候要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的渲染引擎或调用基于浏览器的第三方渲染引擎,中间需要在多个层级进行渲染请求,所以渲染的时效性和性能会下降不少,导致较复杂的图像渲染或动态渲染时,会出现机器卡顿。

  如图4所示,由于标题栏采用了Native技术框架,可采用复杂的毛玻璃效果,让标题栏更通透,而内容区采用了基于Html5的Web技术,因此不适合动态变换背景图的渲染方案(当图片轮播时,背景图会随着图片内容而动态变换出模糊的背景)。

  图4 动态的图像渲染

  (2)动效体验

  由于Hybrid App的内容区大部分采用基于Html5的Web技术,对动效的解释和操作需要消耗大量的CPU性能,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a. 不同的动效类型对CPU性能的消耗不同(图5):对CPU性能要求低的动效类型能运行得更流畅,但如果当你的设计方案是非系统自带的动效类型时(图6),就需要提前跟开发沟通可行性和对CPU性能的消耗问题。

  b. 机型的性能差异:不同的手机机型的CPU性能相差较大,需要了解不同机型在你的App中的占比(图7),因为即在iPhone6上能完美运行的动效或交互动作,在iPhone6以下的手机上可能就会卡住不动了,所以不太适合用于CPU性能消耗较大的频繁渲染。

  c. 网络的影响:如果你的动效在运动时,还需要加载内容,就要考虑网络较慢时,内容加载对动效流畅度的影响,这时可考虑先加载完内容,再开始动效或简化、压缩加载的内容量。

  图5 不同的动效类型对CPU的性能要求图6 液化翻转的动效图7 不同机型的市场占比

  如图8所示,在Web内容区,当点击图片后,该图片放大(系统默认的缩放动效,对CPU性能消耗小),但其它图片自动重新排列的动效会比较消耗CPU性能,在低端机器上会出现卡顿或闪退的情况,并且还会受到网速的影响,导致体验不友好,如果必须做复杂动效,可以让该动效只出现在高端机型中。

  图8 图片缩放的重新排列动效

  (3)平台兼容

  由于Hybrid App的Web内容,是不同的平台共用同一套设计方案,所以为了更好地让设计方案兼容不同的平台特性和手机分辨率,所以建议文案和图形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a. 系统默认字体:如果不是为了设计出特殊的字体样式,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系统的默认字体(图9)是基本满足我们的需求,同时在不同平台上的显示效果也会比较好。

  图9 系统默认字体

  b. SVG(可缩放矢量图形):能够自由缩放大小来适应不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不会模糊变形(图10)。

  图10 SVG(可缩放矢量图形)

  c. Iconfont来代替图标:能够自由变换大小和颜色(图11)。

  图11 Iconfont图标

  采用这三种方式不仅可以很好适配不同机型和屏幕尺寸,而且还不会增加安装包的大小。

  如图12所示,如果按钮上的“闹钟和提醒我”采用的不是Iconfont和系统默认字体,则在不同尺寸的屏幕上的显示效果会很难控制,有被拉伸变形或模糊的风险。

  图12 图标和字体在不同尺寸屏幕上的显示效果

  (4)交互行为

  由于Hybrid App主要是通过网页的CSS样式结构和JavaScript程序语言来还原界面的设计和交互行为,所以跟纯Native App技术框架相比,需要通过更繁琐的代码和层级请求才能实现跟原生系统一样的交互方式,虽然也可模拟Native App的交互方式,但这样的模拟首先提高了开发成本,有悖于不影响性能和高效的原则,所以需要根据设计目标来合理选择是否需要跟系统交互保持一致。

  如图13-a所示,如果“每日赢宝箱”的页面是纯Native框架搭建的,则当用户点击“参与互动拿红包”的卡片后,下一个页面会采用iOS系统默认的自右向左切入的交互方式。

  图13-a 系统默认的交互方式

  然而,由于这里采用的是Hybirid App技术框架,所以会像网页一样,直接变换内容区的信息(图13-b),因为这样的实现方式更高效和不影响性能,更重要的是如果该页面采用直接变换内容的方式不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这里就可以考虑不需要跟系统交互保持一致。

  图13-b 直接变换内容区的交互方式

  (5)加载方式

  对于Hybrid App框架的页面,由于同时存在Native和Web部分,所以在加载内容时,可以分开考虑加载方式:

  A. Native部分:可以根据需要把常规内容存储在用户的手机上,加快加载的时间和减少重复加载相同内容的麻烦。B. Web部分:Web内容区域是需要从网络上加载内容的,尤其在网络条件不好时,需要设计友好的等待状态,缓和用户的焦虑情绪。

  如图14所示,可以根据不同的框架,来设计不同的加载方式,让等待过程更短或更愉悦。

  图14 根据技术框架来设计加载方式

  (1)明确设计方案的主流程

  在技术面前,设计是否只能妥协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对应的App技术框架下,我们在考虑设计方案时,要明确设计方案的主流程和支流程(图15),凡是会影响到方案核心的主流程的方案,即使开发的实现难度和成本较高,我们也要持续推动技术的突破,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而对于方案的支流程,我们就可以跟开发协商不同的解决方案,明确哪些地方可以调整技术实现方式或换一种设计方案,哪些方案存在风险,需要有备选方案。

  图15 设计方案的主流程和支流程

  如图16所示,在设计手机淘宝店铺的标签模块时,由于大部分商家会根据宝贝图的特点,来设置图上标签的内容和位置,可是,由于店铺的技术框架不支持标签移动的功能,而我们的设计目标和方案的主流程就是要为商家提供更灵活设置宝贝标签的功能,所以即使技术实现难度和成本较高,我们也推动技术进行突破,实现标签的可移动功能。

  图16 店铺的标签模块

  (2)提前与开发沟通设计想法的可行性

  我们分析完产品需求后,可以先简单地在纸上画出粗犷的交互原型,然后,跟开发沟通想法的可行性及实现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方案中涉及动效设计,可通过纸片来录制粗略的动效,或拿出自己平时收集的动效素材(图17)与开发沟通可行性,来快速验证设计想法。

  图17 动效素材

  “世上没有完美的设计,因为你最终能做的就是在各种关系之间取得平衡”   ——Paul Rand(美国著名设计师)

  在项目中,设计师往往需要权衡商业目标、用户体验和技术实现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做设计方案,以上只是介绍App技术框架的基本知识,让设计师在做方案时更有把握,但由于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进步中,所以在实践中需要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与开发工程师保持紧密的沟通,来让设计方案更靠谱。

  下面回答你的另外一个问题:除去人力需要多少成本?

  开发一个App需要的人员配置

  开发App最大的开销是人力成本,在一个完整的产品团队中,一般需要包含如下角色成员:

  项目经理 产品经理 UI设计师 ios开发工程师 Android开发工程师 服务端开发工程师 测试工程师 运维工程师

  根据项目的大小,公司财力和项目的紧急程度,这些人员的数量配置会不等。

  一个小的项目组,项目经理一般只需要一个,设计师和测试工程师在初期一个也可以满足,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增加实习生,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大概比例在1:4。

  不论是处于创业期的团队还是大公司,开发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很多都达不到满意的配置,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员配置还可以压缩如下:

  产品经理 ios开发工程师 Android开发工程师 服务端开发工程师

  项目经理由服务端开发工程师或产品经理担任,产品经理负责产品需求梳理,产品设计,文案等工作,UI设计部分如果产品经理不能设计,外包解决,ios和Android开发各一个,服务端工程师负责开发和运维,测试大家一起测,这样一个最小的四人团队就组成了。在这里面对产品经理和服务端开发工程师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全栈型人才。两个人或者一个人也可以开发App, 但是这样的人凤毛麟角,也很难持续。

  三. 开发一个App需要多长时间?

  在评估时间之前,我们先将开发过程拆分为以下6个部分:

  (1)需求梳理

  (2)产品设计及评审

  (3)UI设计及评审

  (4)开发任务分解和排期

  (5)开发与联调

  (6)测试并修改bug

  每个环节的使用的时间加起来就是一个App大概的开发时间。

  在上面每个环节里面,一部分时间会花在沟通上,另一部分会花在执行实施上 ,沟通时间包括需求讨论,评审,会议,以及等待确认的时间,执行实施时间就是干活的时间。在这里面很多人都容易忽略沟通的时间成本,尤其是和甲方合作的项目,沟通成本会非常大,而这部分成本甲方是最不理解的, 大多数时候,沟通的时间比执行的时间要大很多,所以在评估时间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要忘记这部分时间。

  作为产品的owner,往往希望产品提前或者按期上线,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很多时间即使有排期,也因为一些突发事件导致项目延期,所以在评估时间的时候,一定要想到项目延期的情况。导致延期的情况各种各样,但有两个比较严重:

  一个是需求方需求不明确,经常变更需求。比如开发了一半了,突然要加功能或修改功能 , 这种情况在新人和对互联网不了解的人身上经常发生 ; 另一个是研发中没有对过程进行干预,比如按照排期10天后产品上线,产品设计完成后交给研发,10天后到了上线时间,问研发的小伙伴,发现才做了一半,一问原因,是因为中间有人请假,这是好点的情况,如果是找外包的开发,有可能一点都没有做,这不仅浪费了资金,也白白浪费了时间,所以在需求阶段,一定要把需求描述清楚,排好优先级,在开发阶段,要做到过程干预和风险控制,要不然就等着延期吧!

  四. 开发一个App需要多少钱?

  谈钱不伤感情,终于要谈到正题了,前面已经介绍了App的构成,人员配置和时间预估,开发一个App的费用成本主要在于开发人员配置和开发的时间(工作量),那么我们用一个20个页面,包含50个常规功能,需要同时开发ios和安卓客户端的产品为例来说说需要多少费用:

  人员配置:

  产品经理1枚

  UI设计师1枚

  服务端开发工程师1枚

  安卓开发工程师1枚

  ios开发工程师1枚

  时间预估:

  需求梳理:7天,输出物为包含功能点,功能描述及优先级排序的需求文档

  产品设计:10天,输出物为流程图,产品原型和产品需求文档

  UI设计:7天,输出物为UI设计图

  开发任务分解及排期:1天,输出物为甘特图

  开发:60天,包含客户端和服务端开发,客户端和服务端联调(客户端按照每天一个页面计算,服务端按每天一个功能点计算,因为客户端和服务端时间有重合端部分,所以算了60天)

  测试并修改bug:10天,输出物为最后可上线运行的产品

  开始计算了:

  假如工作地点在合肥,每个人的平均成本按1000元/天来计算(包含办公和社保等成本)

  最后预估总时间为:7+10+7+1+60+10=95天

  费用大概是5*1000*95=475000元

  上面说的是评估费用的大概思路,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同一个项目,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执行人来操作最后的时间差别会很大。比如在产品设计环节,领导发话说就照着某个产品来抄吧,那么产品和设计部分工作量会减少,在开发环节,如果用开源的框架或者开发者之前开发过类似的产品, 那么开发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如果采用敏捷开发的方式,时间预估按小时预估会更准确,设计师在完成UI设计后, 后面的不参与的部分可以不算工作量,开发团队放在成都,西安等地方,成本也会降下来,如果团队里面有大牛级别人物,成本也会增加,以上只是一个思路让大家知道怎么去评估开发一个App需要多少费用,遇到具体的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

  其他说明:

  (最近也收到了不少乎友的共鸣,很多人给我私信,问什么的都有,由于工作比较忙,我很多没有回复,在这里我做个统一的说明,我本人从事APP开发也已经8年有余,如果你们想做app开发或者在app开发的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私信给我,目前以下几类问题的私信我会回复你们。

  1:自己想做个app的开发,但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知道如何规划,你可以找我。

  2:在学习app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你可以把详细情况描述一下,给我私信,我有时间的时候会回复你。

  3:找软件外包公司在做app开发的过程中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找我,我可以给你对应的解决方案。)

  一个App从创意到最终上架到App Store或者Android商店里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很容易在脑子里面出现一个关于某种应用场景的想法,姑且称之为创意,一阵激动,恨不得马上把它变为产品,于是钞票就哗啦啦的来了,等到真正操作起来,直到产品上架,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判断一个想法值不值得做呢?

  (1)这真是一个创意吗?

  最简单的方法,到App 各个应用商店上使用关键字搜搜,90%(实际上很可能是99%)的情况下你会发现已经有类似的产品了,如果这样,那么你就要分析一下已有的产品做得怎么样?如果你自认为别人的想法已经超过你的水平了,那么劝你就此打住;如果你认为你做出来的东西可以超过别人,那么,还要分析两种情况,

  一、是别人真的没把产品做好;

  二、目前的技术条件、

  外围环境或用户群等都还不成熟,只能做到这样。如果是后者,那么,你也可以暂时打住了,因为别人已经给你当了小白鼠,做了实验了;如果前者,而且下载量还不小,那么,也许这就是一个机会了。

  (2)这真是一个创意!

  另外有10%的情况,你的想法在App Store上确实没有。这时候,你更要谨慎了,基本上就是以下几种情况:一、市场太小众了。但是,以手机庞大的用户群,有时就算是小众的市场,你能够占领,也可能会有不错的收入,所以,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如果这个小众的市场刚好和智能手机市场有一定的重合,或许就是个机会。否则,它就仅仅是个小众市场,这一点,看看APP store的老年人的应用就知道了,虽然几乎没有人做,但是,同样也几乎没什么老年人用iPhone。二、有一个潜在的市场,但是以你的力量是实现不了的,比如资金、技术、行业壁垒、许可以及运营支持等。如果需要这些,而你又没有团队支持和融资渠道,就此打住;三、有一个潜在的市场,你也可以做到!还等什么?赶紧动手吧,哪怕这个潜在市场只是你想象出来的,不要紧,先开发一个轻量级的版本,投石问路,情况好的话再快速更新,不断丰富!

  (3)创意很重要吗?

  不错,创意确实很重要,iPhone和iPad都是依靠创意打开了一个产业。不过,如果你看看App Store的排行榜,就会发现,其实创意不那么重要。长期占据排行榜的应用,大部分都是解决了大部分人日常需要的应用,比如阅读软件,备忘录软件以及新闻软件等等,这些都是大家随便一想就能想出来的软件。但这些软件中的精品把应用功能性、易用性等做到了极致,才能有长期稳定的销量。相反有些创意类软件,刚一推出确实吸引了眼球,但是新鲜劲过后,用户发现也没多大实际用处。所以,一款好的应用,绝对是一个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应用。

  (4)APP开发流程

  1.需求梳理、分析 针对这个idea来一场从内到外的洗礼, 接下来根据提炼的真实用户需求来确定产品需求。

  2.产品原型图绘制 常规的是用axure出一份带简单交互的原型,简单点,用墨刀做一份带交互的原型。

  3.UI设计 包含风格稿和内页设计

  4.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对接需求 项目经理对接上这些需求,第一个工作是细化需求,将这些翻译成技术能更好理解地语言,搭配着原型图或设计稿来召开技术会议,统一讲解新项目的需求。

  5.技术方案以及架构设计 技术负责人在清楚了解整个项目的需求之后会开始构思整个项目的技术方案,根据产品需求,提供易扩展、可持续迭代的技术框架方案。

  6.项目排期和任务分解 项目经理在和研发团队沟通确认后对项目进行分解以及排期,以此来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

  7.产品研发阶段 就是各端技术按照排期规划开始编码,期间各种对接、调试。

  8.交付测试阶段 测试工程师基本全程跟进,从最早期对接完详细产品需求之后就开始编写测试用例

  9.按原计划上线

  涵予科技致力于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以用户为中心,力求视觉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完美契合。并且我们以科学规范的流程,勤奋专注的态度,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专注用户体验,深耕行业应用,以设计与技术驱动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实现您的商业目标!

  小程序软件开发整个过程包括设计需求、设计方案、产品研发、产品交付、后期维护,很多企业在开发线上业务的时候,会找外包开发公司。但是许多企业因为没有经验,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企业如果想让外包的开发项目效果能够达到更好的标准,小编建议企业在选择软件开发外包公司前应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整个开发流程更加顺利进行。那么在选择软件开发外包公司前企业又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北京木奇移动技术有限公司,http://muqiapp.com,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欢迎交流合作。

  1、详细地整理并沟通开发需求:

  无论是自己技术开发,还是找外包开发公司,前期的需求整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自己一定要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把自己考虑到的需求尽可能详细的整理出来。并且和开发公司沟通的时候,开发需求也是越详细越好,这样对方报价及开发周期估算也会越准确,最好是把开发需求文档附到合同里面为最好。

  2、明确预算规划:

  软件的开发成本很难具体估算,变量太多,但是有一个大致的预算规划可以让开发者实现关键功能的同时避免超支,或者在预算内完成优先级最高最重要的产品功能。所以一定要弄清App的核心功能有哪些,能够解决用户哪些问题,产品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各种需求描述的越详细越好,这样可以提高APP外包开发的效率,避免损失。

  3、选择靠谱合作的开发团队:

  要选择一家公司,一定要参考开发公司其他的合作案例,最好是可以实地考察,看团队实力,看服务态度。在和开发公司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在合同中明确项目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完成到哪一步。要确定收费标准、交付时间和后期维护情况。也可以多沟通几家,做了对比,多方了解后,选择最合适的合作,虽然合作的前提就是信任,但是挑选好技术团队,签好君子协议才是最重要的。

  4、服务器和域名:

  很多公司建议用他们的服务器,原因一:后期可以收你的维护费,服务器费用是硬性开支,收费合理;原因二:用他的服务器,万一出现合作不愉快或者其他纠纷,你拿不到任何东西,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当然这些都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自己购买服务器会更放心。

  5、运营推广:

  运营类软件或小程序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到运营推广,系统功能上也最好具有一定的营销属性,这样系统运营过程就是用户不断积累的过程。
作为一个24岁还在读大三的老阿姨,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没有学历,你甚至连一个机会都得不到。我现在专升本上了大学,在我专科实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基础很扎实,带他的老师也很喜欢他,但就因为他是专科毕业,最终没能留在那里。而且考研,有很多学校是明确专硕不收专升本学生的(就我的专业来说),只能考学硕。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真的很难,尤其是在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即使你现在很迷茫,但你也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这样后来你希望改变,也比由专科挣扎轻松得多。大家现在都还很年轻,珍惜你们现在无尽的可能性,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很多机会。以我为鉴,与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学习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学习网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学习网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