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聊聊纪实:年进口量850万吨特种钢,中国钢产量领先,为啥不自己造2024/1/21

[复制链接]
查看: 4|回复: 0
发表于 2024-1-21 10: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挺后悔自己高中没好好学习,自己曾是湖北八校之一的学生,毕业之后看着自己的同学不是985就是211,也许当时可能觉得没啥差距,但是真就一本管学习,二本管纪律,三本管卫生,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真的不是二本,三本可以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习,我个大学生看个这个,快感动死了。

  ?——【·前言·】——?


  钢铁是被称为国家命根子的一种资源。2020年的我国工业协会公布数据称,中国钢产量已达全球第一。钢材成分检测https://www.atsteel.com.cn/云服务是钢研新材以大数据服务为核心,与钢铁产品质量能力分级服务一道构建围绕钢铁材料的研、产、造、用流程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将持续地吸纳优质的服务资源和团队,提供瞄准材料研发、制造、应用等核心环节服务数字化的最新技术手段和模式,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前沿的服务解决方案。

  然而尽管达到了钢产世界第一,我们每年仍然要向其它国家购入850万吨的特种钢。那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制造,要跟别的国家买特种钢?

  这里边情况稍微复杂一点,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资源市场。且让笔者细细说来为什么依赖进口的特种钢还有那么多?

  钢铁这个东西,或许大家平常没有直接接触过,但大家仔细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钢铁却早已无孔不入,住的房子,用的家具。

  所谓的特种钢,其实就是一种混合了其它金属的钢铁。只不过特种钢的用途比较特殊,一般用于船舶汽车、军事战备、航空航天等敏感且重要的领域。

  可以说,特种钢是一切高端工业的基石。然而特种钢的发展还是比较晚的,世界各国起初比拼的是钢铁的产出效率。

  而炼钢的主要技术有三种,分别是平炉炼制钢铁、转炉炼钢以及用电的电炉炼制。而难度也是依次递增。

  1864年,平炉炼钢法被发明出来,并且迅速成为了世界各国的主流炼钢技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炼钢的技术落后,还在采用高炉手法炼制钢铁,但是高炉更多的是炼铁用的,所以我国不论是钢铁的产能还是质量都非常有限。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一次数据统计,当时全国钢铁加起来也才15.8万吨,作为对比,老美足足7000万吨,苏联也有5000万吨。

  咱们国家当时,不论是钢铁产量质量、还是技术设备上都至少掉队发达国家三十年以上。

  尤其是技术,别的国家都已经发展到了二代转炉炼钢技术了,而咱们却连基本的一代平炉都没有。不仅如此,以老美为代表的各个国家还玩起了机密封锁和产品禁售。

  咱们自己国家没设备技术,别的国家还封锁不卖,这可咋整?

  这时候,老大哥苏联出手了,当时苏联援助中国的重点工程当中,就包括了钢铁产业。当时苏方援建了一整套的平炉设备给到咱们。

  1953年,中国首个五年计划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中国钢铁产业逐渐崛起。

  然而,平炉炼钢有着其限制性,如需要外置能源投入,炼钢时间很长等。于是开始探究二代的炼钢技术——转炉炼钢技术。

  当时苏联老美就是靠这一技术,才成为世界钢铁大国,既然有前车经验,咱们钢铁产业想壮大也跟着走下去嘛。这个技术后来由首钢集团进行重点研究。

  当时的首钢工程师本想前往苏联进行学习,奈何当时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还撤销了援助,首钢公司无奈只能自行钻研技术。

  就在八年后,一座氧气转炉设备从首钢集团升起,这是在没有任何外来设备以及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由我们中国人独立完成的炼钢装备。其生产速度是平炉的十倍以上。

  自此,中国的钢铁产业站起来了,钢铁产量那是一路狂飙。

  1993年,中国钢铁产量8900万吨,赶超英国美国。

  2005年,我国钢铁产量达到了3亿吨,首次达到了出口量超过进口量。

  2020年,全世界钢铁产量大约13.5亿吨,而我们国家就产了7.8亿吨。其它国家全部加起来的钢铁产量都比不过咱们。

  要不怎么说每一次的封锁困境都是在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呢

  中国也曾经是一个钢铁小国,然而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钢铁产能也早已实现了对其他大国的反超,正式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但是,纵然我们国家是世界第一钢铁产量,但依旧要从国外进口特种钢,这是为何?

  在这世界第一的宝座背后,并非高枕无忧。相反,我们的钢铁产业很危险。

  当初为赶超英美钢铁产量主动选择粗放式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的钢铁主要是以粗制钢铁,中低端钢材制品为主,利润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

  而我们的高端钢材依旧需要依赖进口。

  并且,这种模式的盲目扩张除了高端钢铁的技术缺乏,还带了另一个弊端,国内企业钢产供大于求,产能过剩。

  钢铁是任何工业与制造业的根基,但越是高端的产品就对钢铁的品质越有更高的要求。于是形成了一个局面,国内钢铁过剩,咱们还得从国外进口特种钢。

  虽然单单看钢铁这块儿好像只是经济问题,但是这其实已经上升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您想想,特种钢是干嘛的?

  这些特种钢多数是是用于国防设备以及航天设备的呀,要是外国不卖咱们特种钢了,是不是变相的遏制了咱们这些领域的自主权?

  以航母举个例子,世界上有航母的国家不在少数,但是能够制造航母的有几个呢?航母的外型和各种装备是很好搭建的,难就难在航母需要的特种钢性能极其苛刻。

  那咱们为什么就无法制造特种钢呢?

  2016年,国家就决定,去除多余的低端钢铁产能,以高端钢铁制品为方向大力发展。于是乎,各种特种钢就成为了钢铁企业的攻关目标。

  要说特种钢为什么难以打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设备问题,另一个是特种钢的本身种类繁多。

  特种钢在炼制的时候,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并添加其它的合金。这一点,平炉炼钢和转炉炼钢都做不到,于是需要新的炼钢手法——电炉炼制。

  电炉炼钢就是国外许多企业炼制特种钢的手段,这技术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依靠电流加热达到控温的要求。

  当时中国并没有大范围采用,技术上咱们肯定是有的,但是资源和市场上有点缺乏。

  首先是资源上,电炉炼制是需要非常多的电力和废钢资源的,而恰好,当时这两方面咱们国家相当缺乏。

  其次是市场方面,在电力资源和废钢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强行电炉炼钢的成本比转炉炼钢的成本每吨高出了五百元。

  除了设备资源和市场成本,特种钢本身还有各种各样的类型,用途不同,性能也不一样。即使在国外,都是无数个小型企业去钻研,一个企业就研究一两种。

  咱们国家想要突破,也得一个个去研究摸清楚。

  然而,这些特种钢的“硬骨头”还是得啃下。随着科技发展,我们也有了相应的条件

  在钢铁产能过剩、三峡大坝与光伏板发电的现在,我们的钢铁企业也逐渐实现了部分特种钢的技术突破。比如甲板钢、轴承钢等尖端钢铁制品。

  2008年,中信特种钢在轴承钢领域完成了突破,经过多年的研究,特种钢集团已经生产出了达到国际水准的轴承钢。

  轴承钢可以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特种钢了,主要是应用高铁飞机等高端制造当中,这对于轴承钢的要求几乎是达到了严苛的地步,毕竟,一点点的的偏差都是会导致事故发生。

  2009年,我国鞍钢集团更是成功研制出了强度达到2200兆帕的超级钢。

  2200兆帕是什么概念呢?

  航母需要超级钢在800兆帕左右,核潜艇需要的强度更是达到了1100兆帕,这也是此前美国与俄罗斯此前能够打造的最高强度了。

  而咱们国家生产的超级钢却是达到了2200兆帕,这不仅打破了世界纪录,更是打破了老美等其它国家在超级军用钢的长期垄断。

  有人说:切,能造飞机大炮,还不是造不出小小的圆珠笔芯。

  前些年啊,不少公知出来喊:说中国的制造业连个圆珠笔笔芯都做不出来。全靠进口别人家的笔芯来用。

  好家伙,这事儿传到了决策层领导那了,还被拿来当做反面教材来说,这就让一众钢铁企业大哥脸上无光。

  开玩笑,连飞机航母都搞出来了,搞不了小小的笔芯?

  于是咱们太原钢铁集团就砸重金研发,结果一下子就研发出来了,咱们国家的每年生产的笔在380多亿只,大概也就需要1000多吨的笔芯钢就可以了。

  而太钢集团一炉就是60吨了,只需要十几炉就够咱们自家用的了,但是呢,这炼钢炉一旦启动了那就不能够停,一旦熄火停下了,所耗费的清理费用那可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啊。

  那不能停的笔芯就只能往国外卖啊,最惨的是国外的企业,本来笔芯就只有日本瑞士几个小企业做,人家好端端的赚一点点辛苦费,结果被太钢打的混不下去了。

  这种笔芯钢的价格直接从一吨12万元人民币腰斩到五万块钱。于是,人家国外企业混不下去,太钢自己也亏得半死,还积压了一大堆的货物。

  这说明啥?说明这其实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一个性价比问题。毕竟,咱们设置工厂,机器设备,工人工资都是白花花的钱啊,而生产出来的又没有什么价格优势,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除此之外,还有像进口304不锈钢、指甲刀的钢材。不是我们不做,而是我们做了不划算。当然了,也正是这些公知,让我们抛弃了浮华骄傲,继续埋头苦干。

  近段时间的老美芯片封锁之事也闹得也很沸沸扬扬。笔者认为,老美的各种芯片封锁其实更让我们早日实现了自给自足。纵观过往历史,哪一次的封锁不是让我们大幅度进步?

  炼钢技术封锁,咱们研发出了自己的转炉炼钢技术,特种钢封锁,咱们研发的特种钢打破世界纪录,就连笔芯封锁,也让太钢一炉子改变了世界。

  要知道,我国是全世界芯片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但咱们国产芯片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是在商业上咱们国家企业不愿意买国产芯片用呀。

  你要说高端芯片高不可攀吧,其实也没有,与中低端芯片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技术鸿沟,而且就算有鸿沟,咱们华为任总的麒麟芯片或许已经突破了老美的封锁了。

  那我们怎么没有发展出高端芯片?

  我们芯片发展一大障碍就是芯片迭代,因为没有大规模企业愿意使用它,科研人员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进行迭代升级呀,而没有市场的不断测试,研发就只能是被迫停止。

  那为什么我们不用国产芯片呢?

  很简单,因为贵啊,芯片研究投入资金与生产,所以成本摆在那儿呢。而人家老美都生产几十年了,研发和生产成本早就摊没了呀。

  再一个,高端芯片用于的产品,哪个不是高端货?一旦用国产芯片有什么问题,那就不得了了。所以,还不如用国外几十年的老品牌。

  而老美的一张禁令下来,那咱们企业就有危机感了。过去国外芯片是安全的代名词,现在却是打上断供的标签。

  那这就得靠自己了,以往有疑虑的国产芯片也可以使用了。有了危机感那就是带动需求了呀。

  从2010到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仅仅上升了6%,但过去两年直接翻番,从16%飙升到了30%。

  这就打通了咱们国产芯片的正循环了呀,真正让我们芯片产业大步向前。

  但老美可不好过,海关数据显示,国产芯片的高速增长,直接就让老美企业芯片的市值缩水了1.5万亿。

  我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道道经济历史的突破,我们不会做封锁中走向衰落,我们只会在封锁中一次次的爆发属于我们自己的力量。

  当然了,咱们祖国还有许多的不足,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是坏事,只有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够使得自己不断地进步。
作为一个24岁还在读大三的老阿姨,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没有学历,你甚至连一个机会都得不到。我现在专升本上了大学,在我专科实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基础很扎实,带他的老师也很喜欢他,但就因为他是专科毕业,最终没能留在那里。而且考研,有很多学校是明确专硕不收专升本学生的(就我的专业来说),只能考学硕。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真的很难,尤其是在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即使你现在很迷茫,但你也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这样后来你希望改变,也比由专科挣扎轻松得多。大家现在都还很年轻,珍惜你们现在无尽的可能性,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很多机会。以我为鉴,与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学习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学习网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学习网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