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CIK细胞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敏感,生存期提升超30个月!

[复制链接]
查看: 8|回复: 0
发表于 2024-4-12 22: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挺后悔自己高中没好好学习,自己曾是湖北八校之一的学生,毕业之后看着自己的同学不是985就是211,也许当时可能觉得没啥差距,但是真就一本管学习,二本管纪律,三本管卫生,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真的不是二本,三本可以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习,我个大学生看个这个,快感动死了。
化疗能够作用于全身范围内的肿瘤细胞,对于治疗中晚期远处转移的肿瘤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化疗的缺点也很明显,除了药物毒副作用,药物耐药性也是阻碍肿瘤患者顺利化疗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生化疗耐药,当一部分肿瘤细胞在化疗中存活下来时,可能会导致病情进展,癌症就会复发、转移,因此不得不调整治疗方案,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缩短生存期。

化疗耐药是怎么回事?化疗耐药后该怎么办?研究表明,CIK细胞对多重耐药的肿瘤细胞有效,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降低转移、复发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期,与此同时,应用CIK细胞还可大大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延缓化疗的耐药性。

化疗为什么会耐药?与10大耐药机制有关!

首先,耐药性主要是肿瘤细胞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肿瘤细胞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其实,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可以分为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

原发性耐药:患者存在耐药基因,肿瘤细胞从一开始就对化疗毫无反应,甚至变得更糟糕。

获得性耐药:肿瘤细胞初始对药物敏感,但经过数个疗程的治疗,疗效逐渐降低,产生不敏感的现象,病情出现进展或复发。

在继发性耐药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叫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指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还对其他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多种抗肿瘤药物也产生耐药,这是主要的耐药类型。

化疗耐药产生机制

化疗耐药性的出现,是因为癌细胞长期接触低剂量药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化,出现基因突变,从而造成耐药性。主要有10种化疗耐药机制,包括增加药物排出、修复受损的DNA、改变细胞凋亡途径、产生多药耐药性等。

一旦癌症患者发生化疗耐药,药物将不再对癌细胞产生作用,存活的癌细胞就会继续生长,导致癌症复发、扩散。

CIK细胞培养后,可杀伤2500万个肿瘤细胞,还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敏感

目前,多重耐药性和P-糖蛋白的表达正在成为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CIK细胞疗法(包括CIK、DC-CIK)可有效克服耐药性疾病。

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不仅增殖能力强、杀瘤谱广,还具有杀伤力强的特性。根据实验研究,每杀伤一个肿瘤细胞需要40个淋巴细胞,正常的CIK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可回输给患者的有效细胞数量是1×10^10,可以杀伤2.5×10^7(2500万)个肿瘤细胞。

更值得注意的是,CIK细胞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仍敏感,杀瘤活性不受环孢素A(CsA)和FK506等免疫抑制剂的影响,能抵抗肿瘤细胞引发的效应细胞Fas-FasL凋亡。

有研究显示,CIK细胞的总杀伤单位(TLU)为LAK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73倍甚至更高,其杀伤效率显著高于LAK细胞。

免疫效应细胞如LAK细胞或CIK细胞能够杀死广泛的肿瘤细胞系或新鲜分离的肿瘤细胞,且CIK细胞具有比LAK细胞更高水平的细胞毒活性。通过51Cr释放和肿瘤集落测定确定,针对P-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没有阻止CIK细胞对化疗耐药的肿瘤细胞的裂解。

DC-CIK即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细胞治疗是指利用树突状细胞(DC)及CIK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大量扩增后将活化的免疫细胞回输入患者体内的疗法。将DC与CIK联合应用可以起到"1+1>2"的治疗效果。

252例患者数据:CIK联合化疗可有效提升生存期,超30个月

夏建川教授团队发表在《Clin Transl Immunology》一项关于CIK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肠癌的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5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

对照组(126人)接受一线标准化疗方案,研究组(126人)则接受CIK联合一线化疗方案。研究组中,均接受至少一个周期的CIK细胞治疗;CIK细胞处理的中位周期为8.5个周期。63例患者接受了8个周期以上的CIK细胞治疗。

相关阅读:达希纳
作为一个24岁还在读大三的老阿姨,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没有学历,你甚至连一个机会都得不到。我现在专升本上了大学,在我专科实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基础很扎实,带他的老师也很喜欢他,但就因为他是专科毕业,最终没能留在那里。而且考研,有很多学校是明确专硕不收专升本学生的(就我的专业来说),只能考学硕。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真的很难,尤其是在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即使你现在很迷茫,但你也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这样后来你希望改变,也比由专科挣扎轻松得多。大家现在都还很年轻,珍惜你们现在无尽的可能性,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很多机会。以我为鉴,与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学习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学习网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学习网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