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夫妻共同遗嘱:亟待立法规制的空白地带2025/8/8

[复制链接]
查看: 23|回复: 0
发表于 2025-8-8 19: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挺后悔自己高中没好好学习,自己曾是湖北八校之一的学生,毕业之后看着自己的同学不是985就是211,也许当时可能觉得没啥差距,但是真就一本管学习,二本管纪律,三本管卫生,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真的不是二本,三本可以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习,我个大学生看个这个,快感动死了。

  《民法典》正式施行。相比之前的《继承法》,在遗嘱的形式上,《民法典》新增了录音录像遗嘱、打印遗嘱的遗嘱形式,可以说是顺应了科技发展的时代趋势,为公民在立遗嘱时提供了更多更为便捷的选择。但此条规定仅能制约公证处对于共同遗嘱办理公证时的规范流程,并不能为司法机关审理此类型案件时提供法律上的指引,这也就在处理相关案件时赋予了法官极大的自由裁量权。上海婚姻律师的相关资讯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您解答相关问题,给您优质的服务!


  而持有夫妻共同遗嘱的当事人对于案件的处理结果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各级、各地法院对于这一类型案件的裁判结果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这并不利于司法机关“同案同判”目标的实现,也与法律所应具有的可预测性相违背。这一空白地带,亟待立法加以规范。

  夫妻共同遗嘱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共同遗嘱是遗嘱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合立遗嘱,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遗嘱人共同订立的一份遗嘱。”而夫妻共同遗嘱,也被称为夫妻合立遗嘱,“是指夫妻因意思表示一致而共同订立同一份遗嘱,并共同在该遗嘱中对夫妻个人财产或者夫妻共同财产作出事先处分的遗嘱形式。”

  也就是说,本文讨论的是实质上的共同遗嘱,而非形式上的共同遗嘱,形式上的共同遗嘱是指多个当事人将内容上相互独立的遗嘱记录在同一文件上,对彼此不产生约束力,亦不具有关联性,是相互独立的。

  从法律性质上讲,遗嘱一般来说会被认定为单方法律行为。但夫妻共同遗嘱因其达成需要夫妻双方就财产的处分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有学者认为夫妻共同遗嘱显然不属于单方民事行为。

  而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汪洋则认为,“共同遗嘱在内容上是两个独立的单方法律行为。各方死因处分的‘关联性’或‘相互依存性’则通过‘条件’这一法律行为理论中的工具得以实现。”也就是说,汪洋教授认为共同遗嘱事实上是两个单方法律行为,在法律条件这一工具的帮助下得以实现,也就清晰地回答了夫妻共同遗嘱变更和撤销的这一问题。

  各国立法对夫妻共同遗嘱所采取的态度

  立法承认夫妻共同遗嘱有效的国家主要包括传统大陆法系国家德国以及英美法系的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其对于夫妻共同遗嘱所作出的规定也较为全面。以《德国民法典》为例,其主要规定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订立共同遗嘱的主体只能是夫妻。其次,对共同遗嘱的形式做出了基本的要求,即一方按照自书遗嘱的形式订立遗嘱,最后对共同订立遗嘱的表示亲笔签名,就已足够,同时共同签名的配偶也应注明其在何年何月何日何地附上其签名。

  三是对夫妻共同遗嘱的处分后果进行了明确。例如《德国民法典》第2269条第1款明确了在夫妻共同遗嘱中,互相指定为继承人,规定生存配偶死亡后,双方的遗产应当归属于第三人的,如果发生了争议,则直接认定该第三人为最后死亡配偶的继承人。

  这一处理方式实质上是将夫妻共同遗嘱看作两个独立的部分,一方所有的财产各对应了一部分,对于不可分割的财产内容,则在一方死亡后发生分割的效力。这样既尊重了死亡一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也保障了生存配偶一方的遗嘱自由,对于该份遗嘱仍然具有变更、撤销的权利。

  我是易轶,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以上是关于“夫妻共同遗嘱:亟待立法规制的空白地带”的相关阐述,更多婚姻家事相关法律服务欢迎联系我。
作为一个24岁还在读大三的老阿姨,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没有学历,你甚至连一个机会都得不到。我现在专升本上了大学,在我专科实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基础很扎实,带他的老师也很喜欢他,但就因为他是专科毕业,最终没能留在那里。而且考研,有很多学校是明确专硕不收专升本学生的(就我的专业来说),只能考学硕。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真的很难,尤其是在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即使你现在很迷茫,但你也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这样后来你希望改变,也比由专科挣扎轻松得多。大家现在都还很年轻,珍惜你们现在无尽的可能性,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很多机会。以我为鉴,与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学习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学习网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学习网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3 )